
开盘通知
已有1862人订阅该楼盘
在中国楼市里,有个不成文的铁律:
楼市能不能正式启动,主要看一线城市;启动的力度有多大,还是看一线城市。
所以一直以来,一线楼市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,尤其在当下,大部分城市的楼市刺激政策已能出尽出,无数买房人都在期待一线城市的放松政策。
前段时间,关于一线城市放松调控政策的风吹了又吹,可迟迟未有明确回应。现在,最新消息终于出来了,简单概括为4个字:“保持定力”。
01
目前来看,深圳和北京是全国楼市调控最严格的城市。
对于很多本地刚需、改善群体而言,都希望上面能够放松一下调控政策,比如把首套房贷利率、限购门槛稍微降一降,或者二套房认房不认贷。
不仅买房人着急,一线城市也坐立不安。
根据经济观察网披露,部分一线城市曾多次向主管部门上报放松调控政策的方案,只可惜最终未通过批复。
注意,是多次。
在2月中旬,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主政官到北京参加闭门会,在房地产调控问题上得到的回复,就是开篇所说的:保持定力。
这意味着,广大购房者心心念念的放松调控政策,近期大概率是不会出了。
因为一线城市的楼市,承载了太多的使命。
前面,是无数的买房人;后面,是整个房地产行业。
左边,有来自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;右边,又有虹吸较低能级城市购买力的顾虑。
所以,就算一线城市有出招的想法,行为上也会尤为谨慎,顶多是先吹吹风、试试水,看看市场的反应。
前段时间,深圳传言即将调整二手房指导价,北京传言房山区将试点认房不认贷,大致也是这种情况。
楼市要死不活的时候,或许会出台利好政策刺激一下,但现在眼看楼市已有好转趋势,如果再刺激的话,楼市就不是回暖,而是变成火爆了。
02
市场层面,2月楼市整体有了明显的复苏,主要集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,不仅带看量激增,成交量也跟上来了。
北京:二手房成交15315套,环比上涨84.3%;
上海:二手房成交19280套,创去年7月以来的成交高点;
广州:二手房成交9938套,环比上涨78.7%;
深圳:二手房成交2509套,环比上涨80.37%。
企业层面,2023年房企的格局继续分化,这波楼市小阳春,基本只属于国央企和部分优质民企,中小房企目前的局势依然严峻。
克而瑞数据显示,1-2月份,除了部分央国企的销售同比增长显著以外,大部分房企销售同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。
虽然去年底金融16条、房地产三支箭先后落地,但都是通过授信支持优质房企合理的资金需求,包括今年1月监管部门提出的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,也都是针对优质房企。
这意味着,适者生存,优胜劣汰。
只有发展潜力较强的房企,才能在未来活下去。
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同样如此。
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,未来只有真正具备发展潜力的高能级城市,房地产才具备继续保值增值的属性。
03
一线城市没有利好政策,后续表现会怎样?
先来听听高层的表态。
3月7日的下午,两会结束之后,住建部部长倪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表达了对房地产的乐观心态,原话表述是:
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充满信心
要知道,同一个问题在两个月前,高层的态度还是“很有信心”。
从“很有信心”到“充满信心”,其背后释放的积极信号不言而喻。
再是市场的变化。
经过两年的调控,去年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滑,房价已经跌了30%,大部分房源接近指导价成交,市面上的笋盘迅速消化。
种种迹象表明,市场已经筑底,不管后面深圳楼市有没有出台利好政策,2023年一定会比2022年好。
而且高层也提到,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,防止市场大起大落。
很明显,接下来的市场,不会再重现2015年那波全国普涨行情,也不会像去年那样继续大跌。
基于此,有几点建议。
1、尽快把手上的劣质资产置换成优质资产,随着楼市大分化,很多没有升值潜力的房子会逐渐失去金融属性。
2、当下刚需改善能不能买房,不要去问别人,尤其是没房的人。有需求、有能力就买,前提是选对城市,找对板块,挑对小区。
3、目前楼市不具备大涨预期,切勿盲目加杠杆投资,一定要保证现金流的安全。
姓名: | 手机号: *必填 | 来自: |
全部评论
回复(0)